
左王天奕,右为导师孟庆鑫
大家好!我是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24级朝鲜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天奕,研究方向是中韩法律翻译中刑法翻译这一跨学科领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与导师之间的科研故事,一同感受那份温暖又有力的学术传承。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导师点亮科研初心
在研究生入学初期,我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孟庆鑫老师的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探索研究的方向。在导师的专业引领与持续鼓励下,我渐渐褪去迷茫,开始主动挖掘研究问题、参与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立项2024年吉林省高教学会课题《人机协同模式下吉林省涉外法规规章汉韩译后编辑策略研究》,还主持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法总则〉韩汉译后编辑策略研究》《中韩法律文献翻译与跨境法律问题咨政》两项校级科研项目。这些课题紧跟法律翻译前沿,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最新趋势,既搭建理论框架,又考量实践价值,满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让我在科研中收获满满。

拓展研究视野,合作论文见真章
随着科研实践的深入,孟老师又带领我突破研究边界,拓展学术视野。我们携手撰写学术论文《大数据驱动下韩语翻译课程文化教学内容优化研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耐心指导我系统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效果评估方法。
如今,这篇论文已成功发表!这篇论文不仅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更让我对跨学科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掌握,也让我更加坚信,在学术道路上,有导师引路,就有无限可能。

系统性训练赋能,筑牢学术根基
从选题论证、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成果输出,每一个科研环节,孟庆鑫老师都倾囊相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育人精神,让我逐步掌握了完整的科研流程,在法律翻译及国内外法律语言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培养下,我慢慢学会了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学术问题,这份能力,将成为我未来学术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感恩于心,逐梦前行不负期待
回望这段学术成长路,我满心感激。感谢孟庆鑫老师的悉心指导,是您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学术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感谢吉林外国语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浓厚的学术氛围滋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
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恩情与期望,继续深耕法律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推动中韩法律交流与司法合作。不辜负导师的教诲,不辜负学校的培养,更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研究者的学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