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日语 -> 正文

日语

刘金才

日期:2025-07-12

一、个人信息

刘金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顾问、国际中江藤树思想学会会长、《中日民族文化比较研究论丛》名誉主编、《日本学研究》杂志(日本白帝社)学术顾问、《日语教育与日本学》杂志学术顾问、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孔学堂书局《阳明文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二、学习经历

1970年8月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学习,1974年2月毕业留校任教

1980年8月—1981年7月 中国日语教师培训班(大平班第一期)进修

198410月—198510月在日本创价大学作为客座研究员进修

1987年5月—1989年5月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生班(函授)》学习毕业

199110月至199210月在日本法政大学作为交换研究员研学日本文化

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在职攻读博士课程,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主要成果(包括论文、著作、获奖、项目等)

学术论文

1、《关于“お”和“ご”的用法》(上、下),《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年第三、第四期连载。

2、《论敬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日语学习》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1.10

3、《誤用例の研究(一)(二)(三)(四)(五)(六),(与佐治圭三教授合著),《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年第一期至第六期连载。

4、《中国語の述客構造に対応する日本語の表現構造について》,日本白帝社『中国語研究』85•秋季号。

5、《中日両国語の対照──抽象的方向補語と副次的アスペクトについて》,創価大学『言語文化研究』第五号,1985

6、《恭谨语的意义、用法及其发展趋势》,《东方研究》,19891

7、《現代中国人と日本人との敬語使用意識についての比較》,中国日语教学研究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8、《親族呼称に見られる中日親族観の相違》,日本『意味論研究会会報』N0.8,1992

9、《论中日称谓习俗的异同─以亲属称谓为中心》,《中日民俗的异同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

10、《“待遇表现”在日语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日本学》第五辑,1995.5。

11、《北京地区における大学日本語教育——教育の目的とカリキュラムを中心に》,京津/香港《日语教学和日本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集》,香港大学向日葵出版社,2000年9月。

12、《日语语言文学学科中文化课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民族出版社,2003年6月。

13、《关于加强中国“日本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日语学习与研究》,2021年第六期。

学术著作

1、《日本学》第11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2、《日本语言文化研究》第4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日本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报德思想与中国文化》(中日文),学苑出版社,2003

5、《报德思想研究的过去与未来》(中日文),学苑出版社,2006。

6、《报德思想与经济伦理》(中日文),学苑出版社,2008。

7、《报德思想与和谐社会》(中日文),学苑出版社,2010。

8、《日本阳明学家经典著作与研究丛书》第一部:《中江藤树<翁问答>译注与研究》,孔学堂书局,2023.0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日本阳明学家经典著作译注与研究》结项成果)

9、同上第二部:《熊泽蕃山<集义和书>译注与研究》,孔学堂书局,2022.10。

10、同上第三部:《三重松庵·三轮执斋·佐藤一斋经典译注与研究》,孔学堂书局,2023.05。

11、同上第四部:《大盐中斋<洗心洞扎记>译注与研究》,孔学堂书局,2023.04。

项目

1《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子课题《日本文化与日本的现代化》,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项目。

2、《日语话语结构分析》子课题《日语中“待遇表现”的功能与作用》,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3、《报德思想与日本的近代化研究》(1995—1996),北京大学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项目。

4、《日本义理观研究》(1997—1998),北京大学笹川财团基金项目。

5、《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深层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3-2006.3),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  

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二战前后的冲绳问题与中日美关系研究》(2011-2014,课题组核心成员)。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本阳明学家经典著作译注与研究》(15AZX011,项目负责人,2021年2月以良好成绩结项,并编辑为四册(共120多万字),冠以“日本阳明学家经典著作译注与研究丛书”之名于2022年10月—2023年5月出版)。

8、在研项目:贵州省社科2023国学单列课题重大项目《日本阳明学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