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东方语学院

日期:2025-09-17

一、学院简介

东方语学院成立于2012年,下设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蒙古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泰语、马来语8个本科专业其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生培养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3个方向,以及日语口译(含日朝双语)、日语笔译、朝鲜语口译、朝鲜语笔译、阿拉伯语口译、阿拉伯语笔译6个翻译硕士专业领域。学院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本科精品课程5门、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2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校级智慧课程3门;建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校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学院2020年2021年相继获批教育部备案中心2021年获批国家民委备案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吉林省东北亚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23年获批吉林省教育厅研究基地(东北亚舆情大数据监测与分析基地)2025年获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省东北亚区域国别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学院荣获2023-2025年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2024年度校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省社科研究基地

 

 

 先进基层党组织及先进集体

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亮点

专业建设:深化内涵 铸强“一流”

我院开设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蒙古语、泰语、马来语8本科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双万”建设主线,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在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三个“国一流”专业引领下,各专业强化“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进“外语+国际中文教育”“外语+人工智能”“外语+涉外法律”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国际中文教师、涉外法律服务等融合型人才学院同时建有日语、朝鲜语辅修专业和阿拉伯语“区域与国别研究”微专业,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近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教改项目立项2项、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础日语》、吉林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二外日语》《基础朝鲜语》等、出版教材10余部。


国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理解载体 三进贯穿

学院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为核心载体,构建“三维联动”工作体系:课程体系全面渗透、教研活动深度支撑、专业竞赛目标导向。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专业将已出版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应用于课程教学其他专业课程创新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从教学教学大纲到课程考核,全面落实“三进”工作,引导学生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外语讲好中国之治、中国之路、中国之理,立足时代需求,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专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2项校级优秀案例10余项荣获全国高校课程思政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学生“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荣获全国铜奖1项、省级金奖2项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奖项


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学生获奖

阿拉伯语学生游昕荣获“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赛金奖

师资建设:名师引领 优师汇聚

学院汇聚优质师资力量,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1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名,吉林省18条人才“C类(部级)领军人才”1名、D类人才1名、E类人才19名,吉林省教学名师2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师资队伍中既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也有省级优秀外籍教师;既有来自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银龄教授,也有本校成长起来的中青年骨干;既有翻译领域专家,也有活跃于翻译一线的行业精英。

近五年,学院大力发展有组织教科研团队建设,日本语言文化虚拟教研室获批吉林省首批试点虚拟教研室并已完成验收;截至目前,学院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一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典范案例2项近五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区域国别、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项目8项出版专著18部、译著46部、编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

实践教学:多元协同 创新育人

学院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各专业特色优势,创新构建了“两贯穿、三结合、三阶段、五模块”的“二三三五”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果丰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院与中国十五冶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涉外商务产业学院”,与9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实习实践机会。近五年,教师立项省级产学合作育人项目4项、校级校企共建课程项目10项、专创融合示范课程项目8项、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2项、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5项;学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1项、省级31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2项。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如北京冬奥会、东北亚博览会等,为地方政府外事活动及国际会议提供高质量翻译保障,赢得广泛赞誉。


 


















国际交流:凝心聚力展风采,国际交流谱新篇

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育人理念,积极与全球高水平、高层次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借助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学院与日本、韩国、埃及、泰国、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7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海外学习、实习、就业等搭建了多语种、跨学科的国际化办学网络:打造了涵盖3+1学分互换、2+2本科双学位、本硕博连读、寒暑假游学实践、短期特色交流项目等丰富多样的国际合作项目;与日本行知学园、韩国韩亚航空、埃及贸易中心、泰国洞察娱乐、印尼青山实业永青集团等多家海外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教育国际化战略,2023年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韩国语教育人才。

育人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外语外事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育人成效突出。年学生获奖 4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150余人次,省市级 250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0%以上,学生考研、考公成果显著,部分毕业生就职于外交部、公安局等政府机构和三星、惠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部分毕业生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延世大学、开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或博士研究生。